内容简介:凡例 一、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全面系统、客观准确地记述高家 堡镇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以达到“资治、教化、存 史”的目的。 二、坚持实事求是、详今略古的原则,重点记述现当代镇情,注重突出时代精神, 反映地方特色。 三、时间断限上自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下至2014年年底,重大事项延至2016年6 月。部分内容因资料所限,难以追本溯源的,以现有最早资料开始记述。 四、本志体裁,述、记、志、传、表、录、图、照诸体并用。全志以篇、章、节、 目编排,力求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相统一。 五、记述范围,以今高家堡镇所属村庄为主(村庄排序按民政部门确定的顺序), 对历史上因行政区划变动而划出地域内的事件,只粗略记划出前的有关事宜。乔岔滩办 事处现在详细状况未纳入记述范围。
编纂人员:范林虎
编纂单位:神木县高家堡镇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2010
出版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
页数:845 无版权页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建置 29
第一章 地理位置 31
第一节 区域位置 31
第二节 镇域变迁 3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34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0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区划 4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 41
第四章 各村简介 45
第二篇 地理 57
第一章 地质矿藏 59
第一节 地层构造 59
第二节 矿产资源 62
第二章 山川地貌 64
第一节 地形地表 64
第二节 河流水文 65
第三节 土壤植被 72
第三章 气候与灾害 73
第一节 气候与物候 73
第二节 灾害与防治 78
第四章 植物 83
第一节 草本植物 83
第二节 木本植物 92
第三节 其他植物 94
第五章 动物 96
第一节 哺乳动物 96
第二节 鸟纲动物 98
第三节 昆虫 99
第四节 其他动物 103
第三篇 人口 105
第一章 人口变化 107
第一节 历代人口 107
第二节 人口普查 110
第二章 人口结构 111
第一节 职业结构 111
第二节 性别结构 113
第三节 文化结构 115
第四节 姓氏分布 116
第三章 人口迁徙 124
第一节 人口迁入 124
第二节 人口迁出 126
第四章 人口管理 130
第一节 户籍管理 130
第二节 计生管理 130
第四篇 经济 133
第一章 农业 135
第一节 产业述略 135
第二节 农业耕作 139
第三节 畜牧养殖 152
第四节 林业绿化 157
第二章 商业贸易 163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63
第二节 边地贸易 165
第三节 集贸市场 167
第四节 私营商业 169
第五节 集体商业 171
第六节 粮食流通 175
第三章 工业经济 182
第一节 盐碱工业 182
第二节 煤炭工业 184
第三节 手工业 186
第四节 工业园区 192
第四章 服务业 194
第一节 生活服务业 194
第二节 生产服务业 196
第五章 名优特产 203
第一节 白菜 203
第二节 红葱 205
第三节 小米 206
第四节 挂面 207
第五节 编织 208
第六节 食品 209
第六章 经济管理 210
第一节 财政管理 210
第二节 税务 214
第三节 工商管理 221
第五篇 建设 223
第一章 基础设施 225
第一节 道路交通 225
第二节 水利建设 231
第三节 电力事业 242
第四节 天然气管道 244
第二章 城镇建设 245
第一节 规划布局 245
第二节 建设管理 251
第三章 村庄建设 254
第一节 村庄变迁 254
第二节 民居建设 254
第三节 公共建设 255
第六篇 政治 257
第一章 历代概况 259
第一节 石峁古国 259
第二节 明朝时期 259
第三节 清朝时期 261
第四节 民国时期 263
第二章 中共地方组织 267
第一节 解放前的组织 267
第二节 中共神木县委 270
第三节 中共神府县委 271
第四节 中共高家堡区委 273
第五节 人民公社党委 275
第六节 中共高家堡镇党委 280
第七节 基层组织 283
第三章 人民政权 287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287
第二节 神木县下属区公署 288
第三节 神府县人民政府 289
第四节 高家堡区公所 292
第五节 人民公社管理(革命)委员会 294
第六节 镇人民政府 297
第七节 其他机构 300
第四章 社会团体 302
第一节 工会委员会 302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302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303
第五章 村级组织 305
第一节 组织沿革 305
第二节 重大事项 307
第三节 村级干部 312
第七篇 军事 341
第一章 军事设施 343
第一节 古城堡塞 343
第二节 其他设施 344
第二章 军事力量 346
第一节 兵役 346
第二节 历代驻军 350
第三节 人民武装 354
第三章 兵事纪略 358
第一节 古代兵事 358
第二节 近代兵事 359
第八篇 教科文卫 363
第一章 教育 365
第一节 发展沿革 365
第二节 教育教学 371
第三节 基础建设 378
第四节 学校简介 383
第五节 科技活动 394
第二章 文化 397
第一节 群众文化 397
第二节 文学艺术 401
第三节 学术成果 409
第四节 “非遗”传承 423
第五节 村志家谱 426
第三章 卫生体育 430
第一节 医疗卫生 430
第二节 公共卫生 437
第三节 体育活动 439
第九篇 文物胜迹 443
第一章 石峁遗址 445
第一节 考古过程 445
第二节 考古成果 449
第三节 学术研究 452
第二章 城堡古建 456
第一节 古城概况 456
第二节 城内古建 458
第三节 城外庙宇 461
第三章 田野遗迹 465
第一节 遗址名录 465
第二节 重点遗址 469
第四章 文物藏品 473
第一节 玉器 473
第二节 陶器 477
第三节 杂项 478
第五章 风景名胜 481
第一节 古城胜景 481
第二节 当代新景 482
第六章 文物管理 484
第一节 古城保护 484
第二节 石峁保护 485
第十篇 社会 489
第一章 劳动福利 491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91
第二节 社会福利 493
第二章 婚姻家庭 495
第一节 婚姻 495
第二节 家庭 496
第三章 生活方式 498
第一节 生活收支 498
第二节 生活习俗 500
第四章 风俗礼仪 508
第一节 社交礼仪 508
第二节 生长礼仪 509
第三节 婚嫁礼仪 510
第四节 丧葬礼仪 512
第五节 岁时节日 515
第六节 禁忌与陋习 517
第七节 社会新风 518
第五章 宗教信仰 520
第一节 历代宗教 520
第二节 镇村庙会 523
第三节 祈禳巫祝 535
第十一篇 方言 539
第一章 方言 541
第一节 语音 541
第二节 语汇 543
第三节 语法 573
第二章 熟语 579
第一节 格言 579
第二节 俗语 580
第三节 杂话 584
第四节 农谚 586
第五节 童谣 587
第六节 歇后语 588
第十二篇 人物 591
第一章 传略 593
第二章 人物简介 608
第一节 简介(一) 608
第二节 简介(二) 631
第三节 简介(三) 677
第三章 人物表录 690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690
第二节 党政军人物名录 691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708
第四节 实业界人士名录 726
第五节 先进模范人物名录 736
第六节 研究生名录 747
附录 751
第一章 文献碑刻 753
第二章 杂谈 760
第三章 艺文选粹 765
第一节 古体诗 765
第二节 现代诗 769
第三节 散文 776
第四章 我为家乡编镇志 778
跋一 787
跋二 788
后记 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