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吉首市志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吉首市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编纂人员:朱强生 , 石昌麟 , 姚本莲
编纂单位:吉首市志编纂委员会
内容时限:1704-1988
出版时间:1996年
出版单位:湖南出版社
书籍格式: PDF
书籍大小: 15.6M
书籍清晰度: 清晰版
书籍完整性: 完整 ·
凡例:
一、本志年代断限,上限康熙四十三年(1704),或上溯事物发端,下限1988年。
二、本志设27篇,《总述》为全书之纲,《大事记》为全书之经,其余各篇为全书之纬
三、本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体裁,以志为主。
四、本志用语体文、记述体。
五、本志所用数据,多数来自统计部门,少数来自有关部门。
六、行文中的民国纪年多未注公元纪年,其数与1911之和即为相应的公元纪年。
七、本志收录的党、政、军领导名录,仅限于任实职的正、副县、团级干部。
八、本志遵循“生不立传”的原则,不为健在者立传。
总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建置 59
第一章 沿革·治所 59
第一节 沿革 59
第二节 治所 60
第二章 政区 65
第一节 境域 65
第二节 区划 65
第三章 乡镇 74
第一节 乡 74
第二节 镇 86
第二篇 自然环境 91
第一章 地质 91
第一节 地层岩性 91
第二节 地质构造 93
第二章 地貌 95
第一节 特征 95
第二节 分区 95
第三节 山峰 96
第四节 溶洞 97
第三章 水文 107
第一节 河流 107
第二节 地下水 108
第四章 气候 110
第一节 要素·现象·分区 110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116
第五章 土壤·植被 125
第一节 土壤 125
第二节 植被 131
第一节 水资源 133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33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35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37
第四节 矿产资源 139
第五节 风景资源 141
第三篇 人口 143
第一章 源流·变动 143
第一节 姓氏 143
第二节 总量 145
第三节 分布 148
第四节 变动 150
第二章 构成 152
第一节 民族 152
第二节 性别·年龄 153
第三节 文化 154
第四节 职业 156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58
第一节 措施 158
第二节 优生优育 161
第四篇 经济综述 164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164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165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167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167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 170
第一节 速度 170
第二节 比重 174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 175
第四节 人民生活 176
附 吉首市1989~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178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83
第三章 经济管理 183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184
第三节 标准计量管理 186
第四节 物价管理 187
第五节 物资管理 189
第五篇 工业 191
第一章 工业建设 191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 19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2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02
第一节 纺织 202
第二节 缝纫·皮革 204
第三节 食品 207
第四节 建材·木作 211
第五节 五金 217
第六节 采矿·机械 218
第七节 造纸·印刷 221
第八节 化工 223
第三章 工业管理 22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6
第二节 管理体制 227
第三节 企业管理 229
第六篇 交通·邮电 237
第一章 交通 237
第一节 官道 237
第二节 公路 239
第三节 铁路 247
第四节 水道 248
第五节 桥梁·渡口 249
第六节 装卸搬运 251
第七节 交通监理 252
第一节 邮政 255
第二章 邮电 255
第二节 电信 263
第七篇 农业·农机 275
第一章 作物 275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75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80
第三节 蔬菜 286
第二章 土壤·肥料·耕作制度 289
第一节 土壤改良 289
第二节 肥料 290
第三节 耕作制度 291
第三章 种子 293
第一节 地方品种 293
第二节 引进良种 294
第三节 良种选育·繁殖 296
第一节 病虫害 298
第四章 植物保护 298
第二节 测报 300
第三节 防治 301
第四节 植检 302
第五章 农业机械 304
第一节 发展状况 304
第二节 管理 307
附 国营场、所 308
第一章 林业 311
第八篇 林业·畜牧业·水产业·乡镇企业 311
第一节 林权 312
第二节 营林 313
第三节 护林 315
第四节 林产品 317
第五节 木材市场管理 318
第二章 畜牧业 320
第一节 养牛 320
第二节 养猪 324
第三节 养羊、兔 327
第四节 养马、驴、骡 328
第五节 养家禽 328
第六节 养蜂 330
第三章 水产业 331
第一节 鱼种鱼苗 332
第二节 放养 333
第三节 捕劳 337
第四章 乡镇企业 338
第一节 发展状况 338
第二节 管理 342
第九篇 水利·电力 347
第一章 水利设施 347
第一节 蓄水 347
第二节 引水 357
第三节 提水 359
第四节 饮水工程 361
第二章 电力建设 363
第一节 发电 363
第二节 输电、供电 366
第三章 管理 367
第一节 工程管理 367
第二节 灌溉管理 367
第四章 技术队伍 369
第一节 国家技术人员 369
第二节 农村技术人员 369
第十篇 城乡建设 371
第一章 城区建设 371
第一节 规划 372
第二节 街道·房屋 373
第三节 交通 376
第四节 能源·供水 377
第五节 排水 379
第六节 园林、绿化 382
第二章 村镇建设 385
第一节 规划 385
第二节 村寨、集镇建设 386
第三节 房屋建筑 387
第四节 道路、桥梁 388
第五节 饮水设施 389
第三章 旅游业 391
第一节 开发规划 391
第二节 景区建设 392
第三节 旅游服务 394
第四章 建筑 395
第一节 机构 395
第二节 设计 396
第三节 施工 397
第四节 施工管理 399
第五章 国土·房产 400
第一节 国土 400
第二节 房产 401
第六章 环境保护 404
第一节 污染源 404
第二节 污染治理 406
第十一篇 商业 412
第一章 市场 412
第一节 城乡市场 412
第二节 农村墟场 415
第三节 边区贸易 418
第二章 机构 42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20
第二节 商会·工商联·个协 42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24
第三章 所有制 424
第二节 国营商业 426
第三节 集体商业 428
第四节 公私合营商业 432
第四章 收购 433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433
第二节 工业品收购 437
第三节 废旧物资回收 439
第五章 销售 440
第一节 批发 440
第二节 零食 441
第六章 饮食服务业·特需商品供应 455
第一节 饮食服务业 455
第二节 民族特需商品供应 457
第一节 收购 459
第七章 粮油经营 459
第二节 粮油供应 461
第三节 储运 463
第四节 加工 465
第十二篇 财政 469
第一章 机构·体制 469
第一节 机构 469
第二节 体制 470
第二章 收入 472
第一节 农业税 473
第二节 工商各锐 481
第三节 其他各税 486
第四节 企业收入 488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 489
第六节 其他收入 491
第七节 上级补助收入 493
第一节 经济建设支出 495
第三章 支出 495
第二节 科教文卫支出 501
第三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 506
第四节 行政管理经费 508
第五节 其他支出 509
第六节 上解支出 511
第四章 管理 513
第一节 预决算管理 513
第二节 财务管理 516
第三节 会计管理 521
第四节 金库 527
第五章 财政监督 529
第一节 审计监督 529
第二节 财政监察 530
第一章 货币 532
第一节 金属货币 532
第十三篇 金融 532
第二节 纸币 534
第三节 人民币 537
第四节 货币发行管理 539
第五节 金银管理 541
第二章 机构 542
第一节 私营金融机构 542
第二节 地方金融机构 543
第三节 国家金融机构 544
第四节 合作金融机构 547
第三章 储蓄存款业务 550
第一节 储蓄业务 550
第二节 存款业务 554
第四章 贷款业务 558
第一节 民间借贷 558
第二节 农业贷款 562
第三节 流动资金贷款 566
第四节 固定资产贷款 573
第五章 保险业务 575
第一节 财产保险 575
第二节 人身保险 580
第三节 防灾抢险 581
第四节 查勘理赔 582
第五节 保险管理 584
第十四篇 政党·群团 587
第一章 中共乾城县、吉首县、市地方组织 587
第一节 县、市委 587
第二节 工作机构 590
第三节 基层组织 591
第四节 县、市委重大活动 592
第五节 常务工作 608
第一节 组织 616
第二章 国民党·三青团 616
第二节 活动纪要 617
第三章 群众组织 619
第一节 工人组织 619
第二节 农民组织 620
第三节 青年组织 621
第四节 妇女组织 622
第五节 工商组织 624
第十五篇 人大·政府·政协 62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625
第一节 代表 625
第二节 县、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626
第三节 吉首市人大常委会 628
第四节 提案审理 630
第二章 政府 632
第一节 乾州厅署 632
第二节 乾城县政府 634
第三节 吉首县、市人民政府 636
第四节 政事纪要 640
第五节 劳动人事工作 656
第六节 信访工作 657
第七节 档案工作 658
第八节 民政工作 660
第三章 人民政协 668
第一节 机构 66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68
附 议会、参议会 670
第十六篇 公安·司法 671
第一章 公安 671
第一节 机构 671
第二节 治安管理 671
第三节 侦察 674
第五节 消防、交通安全管理 675
第四节 监狱管理 675
第二章 检察 677
第一节 批捕、起诉 677
第二节 检查业务 678
第三章 法院 679
第一节 机构 679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 679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 681
第四节 申诉复查 68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683
第一节 法制宣传 683
第二节 公证工作 684
第三节 律师工作 685
第四节 民事调解 685
第一章 兵役制度 687
第一节 募兵制 687
第十七篇 军事 687
第二节 国民兵役制 688
第三节 志愿兵制 688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689
第二章 武装 690
第一节 机构 690
第二节 驻军 695
第三节 地方武装 697
第三章 民兵 705
第一节 国民兵 705
第二节 民兵 705
第四章 战事 711
第一节 乾嘉苗民起义 711
第二节 茶油坪突围战 713
第三节 张学济在乾州独立 714
第四节 川军围攻乾州城 715
第五节 龙云飞攻占乾州城 716
第六节 乾城事变 717
第七节 剿匪 720
第十八篇 教育 724
第一章 私塾·学馆·书院 724
第一节 私塾 724
第二节 学馆 725
第三节 书院 725
第二章 学前教育 727
第一节 幼儿教育 727
第二节 学前班 728
第三章 普通教育 729
第一节 小学 729
第二节 中学 733
第三节 教学 738
第四节 教研 741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 744
第四章 专业教育 744
第二节 高等教育 748
第五章 业余教育 750
第一节 扫盲 750
第二节 农民技术教育 752
第三节 职工教育 752
第六章 教师 754
第一节 师源 754
第二节 待遇 756
第三节 培训 758
第四节 考核 760
第七章 行政管理 762
第一节 机构 762
第二节 管理 763
第一节 经费 765
第八章 经费·校舍 765
第二节 校舍 769
第十九篇 科技 771
第一章 机构 7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71
第二节 科研机构 771
第三节 科技推广机构 773
第四节 群众学术团体 775
第五节 科技队伍 775
第二章 科技普及 777
第一节 宣传 777
第二节 示范 779
第三节 咨询 780
第四节 承包 780
第五节 引进 781
第六节 培训 782
第一节 专项科研 783
第三章 科学研究 783
第二节 群众性科研活动 784
第三节 获奖科研成果 787
第二十篇 文化 791
第一章 艺术 791
第一节 机构 791
第二节 歌舞·乐器 792
第三节 戏剧·曲艺·剧团 796
第四节 群众文艺创作 802
第五节 群众文化演唱活动 802
第六节 民族民间传统节日活动 803
第七节 民间文艺搜集整理 805
第二章 电影 808
第一节 农村电影 808
第二节 城镇电影 810
第一节 机构 811
第三章 图书 811
第二节 发行 812
第三节 借阅 812
第四章 文物·古迹 814
第一节 文物 814
第二节 古迹 815
第五章 传说·掌故 818
第一节 传说 818
第二节 掌故 821
第二十一篇 新闻·报刊·广播·电视 823
第一章 新闻·报刊 823
第一节 新闻报道 823
第二节 报纸 825
第三节 报刊发行 827
第二章 广播·电视 829
第一节 事业建设 829
第二节 宣传 835
第三节 服务 839
第四节 机构 840
第五节 队伍 841
第六节 经费 841
第二十二篇 卫生·体育 843
第一章 卫生 843
第一节 防疫 844
第二节 医疗 860
第三节 妇幼保健 866
第四节 药政管理 868
第二章 体育 869
第一节 群众体育 870
第二节 民族民间体育 876
第三节 竞赛·运动会 876
第四节 业余体育学校 880
第一章 分布 883
第二十三篇 民族 883
第二章 习俗 887
第一节 生活 887
第二节 交往 890
第三节 信仰·节日 891
第四节 婚嫁·养育·丧葬 896
第三章 语言·文字 902
第一节 语音 903
第二节 词汇 904
第三节 句子 905
第四节 苗文 906
第四章 民族团结 910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91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911
第三节 解放后的民族关系 911
第一节 佛教 913
第二十四篇 宗教·民俗·语言 913
第一章 宗教 913
第二节 基督教 914
第二章 民俗 915
第一节 生产习俗 915
第二节 生活习俗 917
第三节 婚·丧习俗 920
第四节 养育习俗 922
第五节 交往习俗 923
第六节 陋习 924
第三章 语言 927
第一节 方言 927
第二节 俗语·歇后语·斩言辞 931
第二十五篇 人物 935
吴鹤 935
吴八月 936
石观保 杨光明 杨长贵 938
邓绍良 939
杨岳斌 939
罗荣光 941
廖玉梅 942
黄召棠 943
王炳元、杭宪廷 944
田耕之 945
刘长贵 946
石明顺 947
石国荣 948
梁光湘 949
李加金 949
周子玉 周官凤 950
石启贵 951
黄穆如 952
张一尊 953
秧时雨 954
石德明 956
罗把望 957
吴庆忠 958
石邦藩 959
湖南省吉首市革命烈士名录 961
湖南省吉首市北伐烈士名录 967
湖南省吉首市抗日烈士名录 967
附录 969
一、文献、布告 969
(一) 文献 969
湘西军区政治部联络部给乾城县政府的批示信 969
剿匪战役政治动员令 971
湘西军区四十七军告土匪书 973
四一六团步炮连给毛伯元的信 974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吉首县设立吉首市的通知 975
(二) 布告 976
乾城县黄乐乡乡规禁约 976
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湘西军区沅陵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布告 977
吉首市人民政府关于开放木材市场加强森林保护的布告 978
吉首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和取缔封建迷信活动的布告 980
二、碑文 982
湘西苗民抗日革屯军前敌指挥梁 德政 982
兴建一心阁记 984
三、厅志序选、修志文选 985
(一) 厅志序选 985
修乾州厅志序 罗行楷 985
续修乾州厅志序 林书勋 986
(二) 修志文选 987
中共吉首县委关于编写《吉首县志》的通知 987
中共吉首市委关于成立吉首市《吉首县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988
后记 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