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志阁搜集保护数万册明代、清代、近代县志等数字电子版资料,涵盖全国各地乡镇志、县志、区志、市志、省志、通志、府志、文物志、地名志及各类古籍资料等.您可以网站右上角地名关键词检索,如果站内没找到您需要的地方志或站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寻。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下载>华东地区>上海城区史 上下册 学林出版社 2011PDF电子版下载

上海城区史 上下册 学林出版社 2011PDF电子版下载

  • 服务:¥15.00 元
  • 格式:PDF电子版
联系咨询:

县志简介

    上海城区史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1 年

    1528 页 上下册

    ISBN 7548601739

    作者:

    苏子良主编;姚霏,江文君副主编

    绪论  城市空间、城区与都市变迁&苏智良 1

    第一编  城隍庙:近代城厢公共空问的形成 3

    第一章  明代城隍庙城区的出现 3

    第一节  上海县城内的城隍庙 3

    一、早期城市地图上的“淡井庙” 3

    二、县城隍庙迁址金山神庙 6

    三、城隍秦裕伯与上海的秦氏家族 8

    第二节  豫园与潘氏家族 12

    一、上邑潘氏的荣耀 12

    二、一代名园的建造 15

    三、潘氏族产与城隍庙城区的早期构成 20

    第二章  清前中期的城隍庙城区 26

    第一节  城隍庙空间的修缮与扩大 26

    一、庙宇的历代修缮 26

    二、各类民间信仰的集中 28

    三、东园与西园的修建 29

    第二节  县城内的经济中心 33

    一、各类行业公所进驻庙园 33

    二、庙园外的公所会馆 43

    第三章  近代上海城厢公共空间的诞生 45

    第一节  城隍庙空间的近代沿革 45

    一、晚清时期的城隍庙和庙园改造 45

    二、“公园”“私园”之争 47

    三、民国时期的城隍庙和庙园改造 52

    第二节  作为信仰空间的城隍庙 57

    一、济济一堂的祠殿与神物 57

    二、城隍庙城区的“信仰时间” 59

    第三节  作为岁时活动空间的城隍庙 64

    一、城隍庙的十二个月 64

    二、四季芬芳看花会 68

    三、正月间的庙园风情 69

    第四节  作为商业空间的城隍庙 71

    一、城隍庙商市的形成 71

    二、《上海城隍庙》中的城隍庙商业 73

    三、“藉摊不藉店”的庙园经济 75

    第五节  作为文人雅集空间的城隍庙 78

    一、从亭台楼阁到旧书摊前 78

    二、现代文人笔下的城隍庙 88

    第六节  作为休闲娱乐空间的城隍庙 102

    一、雅俗之地 102

    二、游艺乐园 107

    三、小吃王国 111

    第四章  庙园之外的近代城隍庙城区 118

    第一节  近代城隍庙城区的空间构成 118

    一、方浜路以南的街巷和机构 118

    二、方浜路以北的街巷和机构 127

    第二节  城区内的人员构成和结构 132

    一、从两则新闻看城区内的商住结构 132

    二、导游手册中的“邑庙人物” 135

    三、庙南出了个黄大亨 138

    四、个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品华坊 143

    尾声:关注商业文化复兴后的城隍庙城区 151

    参考资料 155

    第二编  十六铺:因港成市  因港兴市 165

    第一章  十六铺格局的基本确立 165

    第一节  十六铺范围的变迁 165

    第二节  古代上海的演进与十六铺 168

    第三节  上海开埠与小刀会起义 170

    第四节  法租界向小东门扩张 173

    第二章  商业经济的变迁 176

    第一节  从传统沙船业到轮船航运业 176

    一、沙船业的兴盛与衰败 176

    二、新式轮船航运业的出现 185

    三、向客运港区转变 189

    第二节  因港而兴的商业 192

    一、开埠之前 192

    二、开埠之后 195

    三、名人与名店 200

    第三章  市政发展与社会变迁 206

    第一节  市政建设的发端与扩展 206

    第二节  交通的进步 211

    第三节  新式码头的兴筑 214

    第四节  从天后宫到新舞台 222

    第四章  十六铺的地下社会 230

    第一节  青帮分子的活动 230

    第二节  鸦片贸易在十六铺 234

    第三节  妓女与妓院 237

    结论 244

    参考资料 247

    第三编  外滩:上海的“近代之门” 255

    第一章  大都市从这里开始 255

    第一节  传统乡村社会里的黄浦滩 255

    一、地理价值 255

    二、田园风貌 258

    三、生活素描 262

    第二节  “洋鬼子来了” 263

    一、开埠 263

    二、租地建房 264

    第三节  从“华洋分居”到“华洋杂居” 270

    一、“华洋分居”下城市化的尴尬 270

    二、“华洋杂居”下的“兴盛” 273

    第二章  “东方华尔街” 280

    第一节  “商业大王”时代 281

    一、洋行 281

    二、早期银行 287

    第二节  “抢滩” 290

    一、汇丰的诞生 290

    二、诸强并争 293

    第三节  抗争 297

    一、中国通商银行 298

    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 303

    第三章  外人的乐园,华人的窗口 306

    第一节  公共空间的示范地 306

    一、公共空间的确立 306

    二、管理理念 313

    第二节  “上海先生们”的“乐园” 316

    一、上海总会 317

    二、汇中饭店和沙逊大厦 319

    三、雕塑建筑 324

    第三节  对“华人与狗”的一点思考 327

    结语 337

    参考资料 339

    第四编  杨树浦:近代工业的摇篮 347

    第一章  杨树浦工业区概貌 347

    第一节  地名由来和基本概况 347

    第二节  发展沿革 350

    第二章  近代杨树浦的工业化 352

    第一节  公用事业的发展 352

    一、电力 353

    二、入户穿街水自来 355

    三、交通 360

    第二节  近代上海工业的摇篮 367

    第三节  人口、商业状况 373

    第三章  树浦工业区的社会状况 382

    第一节  住房状况 382

    一、里弄住宅 382

    二、花园住宅 385

    三、棚户简屋 386

    第二节  文化娱乐 389

    第三节  杨树浦女工 392

    一、生产中的“能工巧匠” 393

    二、衣食住 394

    结语 403

    参考资料 406

    第五编  吴淞:曲折的两次开埠 411

    第一章  开埠前的吴淞 411

    第一节  吴淞地域概况 411

    一、地名变迁 411

    二、吴淞江守御千户所 415

    三、发展概况 416

    第二节  吴淞口与吴淞 418

    第三节  军事重镇 419

    一、吴淞防务 419

    二、战争与吴淞 421

    第二章  功能多元的近代吴淞 424

    第一节  两次开埠与市政进步 424

    一、第一次开埠 424

    二、城区交通近代化 429

    三、火灾与吴淞市政建设 434

    第二节  经济功能的凸显 438

    一、吴淞渔市 438

    二、“因渔而商” 444

    三、工业的初步兴起 447

    四、人口增加及城镇居民生活 449

    第三节  早期教育的摇篮 451

    一、近代教育的兴起 451

    二、高等教育对吴淞的影响 454

    第三章  近代吴淞功能多元的终结 456

    第一节  军事功能的延续和反噬 456

    一、频繁的战乱 456

    二、“一·二八”淞沪抗战 458

    三、“八·一三”淞沪抗战 462

    第二节  多元化终结的深层原因 463

    一、“吴淞因素” 463

    二、“上海因素” 464

    结语 467

    参考资料 469

    第六编  静安寺:从庙到城区的演变 475

    第一章  静安寺地区历史沿革 475

    第二章  千年古刹静安寺 478

    第一节  静安古寺 478

    一、始建年代问题 478

    二、历史沿革 481

    第二节  静安寺庙会 482

    一、静安寺庙会的兴起 482

    二、庙会中的商业 484

    第三节  聚落的形成 487

    第三章  “十里洋场”的西半部——静安寺路 489

    第一节  静安寺路的修筑 489

    一、租界扩张与越界筑路 489

    二、“公共租界第一条西式马路”的开辟 491

    第二节  宁静的林荫大道 492

    一、路政交通的现代化 492

    二、新式花园洋房的建造 495

    第三节  雅致的商业大街 497

    一、有产阶级的休闲天堂 497

    二、林林总总的精品名店 499

    第四章  从“后花园”到“消费圈”——静安寺地区 503

    第一节  租界的“后花园” 503

    一、申园、西园及愚园 503

    二、静安寺路外国公墓 507

    第二节  市政建设的引入 509

    一、巡捕房、消防所、邮政局 509

    二、交通枢纽地位的奠定 511

    第三节  商业网络的构建 517

    一、商业网络的初构 517

    二、消费中心的形成 519

    第四节  多元的社会结构 525

    一、居住格局及居民构成 525

    二、张爱玲公寓生活素描 527

    三、繁华背后的失序图景 529

    结语 531

    参考资料 534

    第七编  徐家汇:西学东渐的实验区 541

    第一章  徐家汇教堂区的发展沿革 541

    第一节  徐家汇教堂区的形成 541

    一、名称由来和地域范围 541

    二、徐光启与徐家汇 542

    第二节  徐家汇教堂区的发展沿革 546

    第三节  远东第一大堂和江南教区的演变 556

    一、远东第一大堂 556

    二、江南教区的演变 559

    第二章  新耶稣会与徐家汇文化事业 560

    第一节  耶稣会与江南科学计划 560

    一、耶稣会简史 560

    二、江南科学计划 562

    第二节  文化事业 567

    一、徐家汇藏书楼 567

    二、徐汇公学 569

    三、震旦大学 572

    四、其他教会学校 576

    第三节  科学事业 578

    一、徐家汇天文台 578

    二、徐家汇博物馆 580

    第四节  土山湾——近代艺术工场 581

    一、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583

    二、天主教印刷事业 587

    三、土山湾孤儿工艺院 596

    第五节  慈善救助事业 598

    一、善牧院 598

    二、育婴堂 599

    第三章  上海的拉丁区 602

    第一节  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 602

    一、传教士的生活 602

    二、中西文化交流 605

    第二节  中学、西学之间的马相伯 608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611

    一、徐家汇天主教社区 611

    二、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613

    结语 617

    参考资料 621

    第八编  曹家渡:沪西的形成与“变形” 629

    第一章  传统社会中的曹家渡 629

    第一节  曹家渡地域社会的形成 629

    一、名称由来和地域范围 629

    二、发展概况与沿革 632

    第二节  早期曹家渡的社会概况 635

    第二章  上海城市化进程中曹家渡的变迁 638

    第一节  城市空间的拓展:越界筑路 638

    一、越界筑路及其历史影响 638

    二、近代市政的出现 641

    第二节  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曹家渡产业的近代化 644

    一、沪西工业中心——曹家渡工厂区的形成 644

    二、沪西“小上海”——曹家渡商业的繁荣 649

    三、新式产业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654

    第三节  新式教育机构的出现及其影响 668

    一、圣约翰大学等各类新式教育机构的设立 668

    二、新式教育机构对曹家渡社会生活的影响 670

    第三章  曹家渡“畸形”城市化特征的多面剖析 674

    第一节  棚户丛集的曹家渡与居民的乡民属性 674

    一、棚户产生原因和分布特点 674

    二、棚户里的生活 675

    三、城市里的“乡下人”:居民的季节性流动与职业特点 677

    第二节  曹家渡的失序社会 679

    一、烟赌娼的畸形发展 679

    二、恐怖与犯罪 688

    结语 693

    参考资料 697


    第九编  小沙渡:普罗社区的变迁 705

    第一章  小沙渡地区的概貌和工业化进程 705

    第一节  小沙渡的地理位置和地名演变 705

    一、地理方位和名称的由来 705

    二、小沙渡地名的演变 706

    第二节  小沙渡工业化进程 708

    一、小沙渡工业区的形成和动因 708

    二、个案研究:内外棉在小沙渡的拓展和经营 714

    第二章  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 726

    第一节  小沙渡城区的扩展和建设 726

    一、越界筑路 726

    二、公用事业的发展 729

    三、口述:老上海印象中的小沙渡房地产业和典当行 733

    第二节  小沙渡城区的宗教场所 735

    一、玉佛寺 736

    二、沪西清真寺 737

    第三节  小沙渡城区的日本侨民 741

    一、日侨的来源 741

    二、日侨的生活 741

    第四节  小沙渡城市化进程中的“两重天” 746

    一、“药水弄”——典型的棚户区 746

    二、“大自鸣钟”——沪西商业中心 754

    第三章  工人生存状况和工人运动 759

    第一节  小沙渡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 759

    一、工人来源及工作环境 759

    二、工人收入与日常生活 765

    三、工人的教育、婚姻信仰、文化娱乐 77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小沙渡的早期活动 775

    一、小沙渡工人登上历史舞台 775

    二、马克思主义在小沙渡的传播 777

    三、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建立 779

    第三节  如火如荼的小沙渡工人运动 782

    一、从“二月”罢工到“五卅”运动 782

    二、继承传统,抗争不断 789

    三、小沙渡工人运动的特点 792

    结语 795

    参考资料 798

    第十编  闸北:从“自治模范”到棚户区第一章  乡野闸北 807

    第一节地  域社会概况 807

    一、吴淞江变迁与闸北成陆 807

    二、名称由来与地域范围 808

    第二节  传统的社会生活 813

    一、闸北的传统社会——早期的居民、生产与生活 813

    二、近代化因素的侵入 816

    第二章  新城闸北 818

    第一节  交通的完善 818

    一、城市化的启动与公路网络的形成 818

    二、铁路车站的设立与闸北交通的发展 824

    三、闸北交通建设的特点 827

    第二节  工商业的繁荣 830

    一、“华界工厂发源之大本营”的形成 830

    二、沪北商业中心——低消费商业区 839

    三、新式产业与社会变迁 841

    第三节  社会事业的发展 845

    一、闸北的文化街 845

    二、教育与卫生事业的发展 851

    第四节  闸北的工人群体 859

    一、境遇有别的工人们 859

    二、抗争:工人运动 865

    第三章  棚户闸北 871

    第一节  战火浩劫 871

    一、“一·二八”战火 871

    二、“八·一三”浩劫 877

    第二节  兵燹后的沉沦 881

    一、闸北的“棚户化”和“空心化” 881

    二、城区形象的巨变——《申报》里的闸北 891

    结语:闸北何以兴?何以衰? 899

    参考资料 904

    第十一编  提篮桥:近代租界的另类区域第一章  传统社会中的提篮桥 911

    第一节  提篮桥地区的地理环境 911

    一、地域概貌 911

    二、名称由来及地域范围 913

    第二节  开埠前的提篮桥社会 917

    第二章  近代提篮桥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 920

    第一节  美租界的形成和发展 920

    第二节  道路和公用设施的发展 922

    第三节  繁荣街市中的“下只角” 928

    第三章  码头、民族工业和工人生活 932

    第一节  码头区的发展和成型 932

    一、江边码头的设立 932

    二、船舶修造业的发展 937

    三、码头区的成型 940

    第二节  民族工业的兴起 945

    一、五金业的基地 945

    二、民族机器工业的发源地 951

    三、卷烟业的重镇 956

    第三节  工人生活 963

    第四章  监狱和犹太难民社区 967

    第一节  “灰色堡垒”——提篮桥监狱 967

    一、提篮桥监狱的设立 967

    二、租界时代的“西牢”及审判战犯的“刑台” 971

    三、两个“提篮桥”的互动 976

    第二节  “诺亚方舟”——犹太难民社区 979

    一、犹太社区的形成 979

    二、犹太难民的社会生活 983

    三、城区空间中的“犹太因素” 990

    结语 995

    参考资料 998

    第十二编  淮海路:法租界的上海摩登第一章  淮海路概况 1005

    第一节  淮海路沿革 1005

    第二节  商业街 1009

    第三节  白俄与淮海路的商业 1017

    第二章  淮海路的社会结构 1020

    第一节  淮海路的民居 1020

    一、里弄 1021

    二、高层公寓和花园洋房 1026

    第二节  淮海路居民社会结构 1030

    第三节  外侨 1034

    第三章  淮海路居民的日常生活 1041

    第一节  小菜场 1041

    一、八仙桥菜场 1043

    二、其他菜场 1047

    第二节  饮食 1051

    一、菜馆 1052

    二、咖啡馆 1054

    第三节  公园 1059

    一、复兴公园 1063

    二、其他公园 1068

    第四节  淮海路居民的日常娱乐 1071

    一、兰心戏院 1071

    二、黄金大戏院和国泰电影院 1075

    三、舞厅 1077

    结语 1080

    参考资料 1088

    第十三编  八仙桥:商街、黑金与帮会第一章  八仙桥的来历 1099

    第一节  八仙桥地域社会的形成 1099

    一、名称由来和地域范围 1099

    二、发展概况与沿革 1102

    第二节  八仙桥地区的早期形态 1105

    一、农业社会 1105

    二、民众的生活方式 1106

    第二章  租界扩张后的八仙桥地区 1110

    第一节  法租界的扩张及影响 1110

    一、炮声后的租界:一个特殊的社会 1110

    二、法租界三次扩张及八仙桥地域范围的演变 1112

    三、近代市政的出现 1115

    第二节  由传统到近代的八仙桥 1119

    一、八仙桥道路房屋的发展 1120

    二、八仙桥娱乐业的起兴 1122

    三、八仙桥日渐繁盛的商业 1131

    四、八仙桥社会生活的变化 1135

    第三节  近代教育机构的出现及影响 1145

    一、“洋学堂”的崛起和中法学堂的设立 1145

    二、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 1148

    三、教育机构对八仙桥地区的影响 1150

    第三章  八仙桥城市化特征的多面剖析 1155

    第一节  八仙桥的社会结构 1155

    一、华洋交错的原因和居民分布的特点 1156

    二、八仙桥居民的社会生活 1161

    三、八仙桥的居民流动及其职业特点 1173

    第二节  八仙桥与黑社会 1180

    一、龙蛇共舞的繁华之地 1181

    二、黑社会的巢穴 1185

    三、畸形繁荣的“烟、赌、娼” 1195

    尾声:八仙桥地区的新生(1949—1952) 1206

    参考资料 1210

    第十四编  江湾:“新”市区的前世今生第一章  江湾的早期城市化 1217

    第一节  自然条件与历史沿革 1217

    一、地名由来 1217

    二、行政沿革与地域范围 1223

    第二节  海邦雄镇——江湾城市化的起步 1226

    一、小市千家聚水浜——江湾的市镇经济 1228

    二、中有前朝阁老厅——江湾的社会结构 1232

    三、有约招提茶话去——江湾的文教与市镇生活 1235

    第二章  江湾的近代城市化 1238

    第一节  传统市镇的近代转型 1239

    一、机制工商业的兴起 1239

    二、交通网络的完善 1243

    三、社会领域的新气象 1250

    四、传统与现代的博弈 1252

    第二节  由市镇到城区 1255

    一、靠城吃城——江湾与上海经济领域的互动 1255

    二、沪北卫星城——江湾与上海社会领域的互动 1260

    三、上宝边界之争 1272

    第三章  江湾——大上海的梦想 1279

    第一节  聚焦江湾——未来的大上海市中心 1279

    一、缘起 1279

    二、规划 1284

    第二节  江湾五角场新貌 1290

    一、路网交错 1291

    二、大上海的中心区 1293

    三、江湾五角场的生活 1311

    第三节  评价 1315

    第四章  江湾的沉沦、挣扎与现实 1318

    第一节  梦想与现实之间 1318

    第二节  东洋乐园 1323

    第三节  挣扎与新生 1326

    结论 1330

    参考资料 1333

    第十五编  浦东:城市化的兴起与困惑第一章  传统社会中的浦东 1343

    第一节  黄浦江的形成 1343

    第二节  上海开埠前的浦东 1347

    一、浦东释名 1348

    二、浦东古代社会发展概况 1350

    第二章  近代浦东城区变迁 1357

    第一节  近代浦东城市化历程概论 1357

    一、浦东城市化发轫期(1843—1894) 1358

    二、浦东城市化发展期(1895—1937) 1358

    三、浦东城市化停滞期(1937—1949) 1360

    第二节  浦东工业区 1361

    一、船舶修造业中心 1362

    二、码头仓栈业 1365

    三、工业格局 1370

    第三节  近代浦东市政建设 1375

    一、地方组织与浦东市政 1375

    二、政府与浦东市政 1382

    第四节  近代农业 1389

    一、农业 1389

    二、畜牧业 1390

    三、园林业 1393

    第五节  宗教活动 1396

    第三章  城市化压力下的浦东人 1399

    第一节  浦东居民的二元社会生活 1401

    一、居民结构 1401

    二、居住形态 1402

    第二节  浦东士绅 1410

    一、热心教育卫生事业 1410

    二、捐资造桥筑路 1413

    第三节  浦东工人运动 1415

    一、浦东工人运动活跃的原因 1416

    二、浦东工人运动个案分析 1418

    结语:黄浦江功能的转变与浦东城区功能定位 1424

    参考资料 1429

    第十六编  高昌庙:引领上海城市巨变的城区第一章  高昌庙概况 1437

    第一节  地理方位与区域沿革 1437

    一、地理方位 1437

    二、区域沿革 1439

    第二节  由庙到城 1443

    一、制造局迁入前的高昌庙 1443

    二、制造局的迁入 1447

    三、高昌庙城区的界定 1453

    第二章  近代高昌庙发展的原动力——江南制造局 1456

    第一节  工业为先 1457

    一、由虹口到高昌庙 1457

    二、工业区构想 1460

    第二节  工人天地 1467

    一、工人来源 1467

    二、日常生活 1472

    三、工人斗争 1477

    第三节  西学重镇 1481

    一、广方言馆与翻译馆 1481

    二、两馆的贡献 1484

    第四节  个案:文化弄堂——桂墅里 1493

    一、近代新学 1494

    二、桂墅里的归宿 1497

    第三章  近代高昌庙衰败的主因素——战乱 1499

    第一节  兵燹不断 1500

    第二节  繁荣不“在” 1504

    一、劫难:“八·一三”事变 1504

    二、城区衰败 1509

    结语:因上海世博会而再兴 1516

    参考资料 1522


    · 上海城区史 上下册 学林出版社 2011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
    · 本上海城区史 上下册 学林出版社 2011PDF电子版下载是PDF电子版不是实体书,PDF电子版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浏览,请您知晓。您可以联系我们查看更多本志的截图。
    · 需要本地其他志书和文史资料请在网站上方搜索框输入地名或关键词检索。

    · 在您联系我们之前请务必阅读理解的内容:《网站服务声明》在您联系我们之时即表明您已悉知声明。
    · 服务流程:微信或qq转账红包,支付宝支付相关款项,然后我们通过微信、qq或邮箱发送文件。
    · 联系客服微信/QQ:247390556(请注明来意) 邮箱a@xianzhi8.com
    ·如果站内没找到您需要的地方志或站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