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北京胡同志 下》
【作者】:段柄仁主编
【出版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时间】:2007
【页数】:1062
【ISBN】:9787200067309
第一章东城区东城区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1958 年由东单区、东四区合并而成,大部分区域地处元代大都城和明、清两代北京内城的东部。北京城中轴线上现有的 11 座古今标志性建筑东城有其八,从南往北依次为:正阳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端门、故宫、鼓楼、钟楼。全区东西最宽 5.2 公里,南北最长 8.3 公里,总面积为 25.38 平方公里。划分为和平里、安定门、交道口、景山、东华门、建国门、朝阳门、东四、北新桥、东直门 10 个街道。东城区属老城区,其街巷构成为棋盘格状,明清以来就已确定。明代时东城区为 14 个坊:金台坊、灵椿坊、北居贤坊、南居贤坊、昭回靖坊、教忠坊、仁寿坊、保大坊、明照坊、南熏坊、明时坊、澄清坊、思诚坊、黄华坊。清代分为 4 个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民国时更改建制,今东城区即当时北平特别市的内一区、内三区全部和内五、内六、内七区东半部及郊一、郊七、郊八区部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旧城改造大规模进行,原有的部分胡同被新辟的道路所替代,逐步形成纵贯南北、横穿东西的交通格局,且保留了原有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至 2003 年末,纵贯本区南北的有东直门南北小街-朝阳门南北小街-北京站、雍和宫大街-东四南北大街-东单北大街-崇文门、安定门外大街-安定门内大街-交道口南大街-王府井大街、东黄城根北街-东黄城根南街、北河沿大街-南河沿大街等交通干道。横穿东西的有安定门西大街-安定门东大街、鼓楼东大街-交道口东大街-东直门内大街-东直门外、地安门东大街-东四十条-工体北路、五四大街-东四西大街-朝阳门内大街-东二环、东华门大街-金鱼胡同-雅宝路-东二环、东长安街-建国门内大街、前门东大街-崇文门西大街-北京站西街-北京站东街等干线。自 20 世纪 60 年代起,和平里、东直门外相继开辟居民住宅区,特别是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危旧房改造大面积展开,原有的部分胡同被新建的住宅区和危改小区所替代。到 2003 年末已建成 26 个住宅区和 4 个危改小区,有兴化西里、兴化东里、青年湖东里、青年湖南里、安外东河沿、安外西河沿、和平里 1-7 区、和平里 9 区、安外花园、地坛北里、上龙西里、安贞东里、民旺园、胡家园、察慈、十字坡西里、新中西里、十字坡东里、香河园北里、工体北里住宅区和民安危改区、交东危改小区、海运仓危改小区、东四危改小区。1991 年,东城区共有胡同 640 条。1991 年至 2003 年,相继拆除胡同 108 条;截止 2003 年末,该区现存胡同 532 条。第一节和平里地区,位于东城区北部。其范围,东以土城路西侧、国家林业总局东缘为界,与朝阳区左家庄地区相连;西以人定湖北巷、旧鼓楼外大街为界,与西城区德外地区相接;南以安定门东、西滨河为界,与安定门、北新桥地区相邻;北以青年沟路、第三机床厂北缘、柳荫公园北墙为界,与朝阳区小关、和平街地区毗连。辖域南北最长 3050 米,东西最宽 2100 米,总面积为 5.02 平方公里。该地区的大街有 19 条,为安定路、北三环东路、小黄庄北街、安定门外大街、鼓楼外大街、黄寺大街、青年沟路、兴化路、和平里西街、和平里东街、和平里北街、和平里南街、和平里中街、安德里北街、青年湖南街、安德路、旧鼓楼外大街、安定门西滨河路、安定门东滨河路。安定门外大街,北起安贞桥,南止安定门桥,全长 2203 米。 鼓楼外大街,北起北辰路南端,南止安定门西大街, 全长 1642 米。 黄寺大街, 东南起安德里北街, 西止德胜门外大街, 全长 (东城区段)1643 米。青年沟路,东起和平里东街,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全长 1472 米。兴化路,北起小黄庄路,南止和平里北街,东城区段长 313 米。和平里西街,北起青年沟路,南止安定门西滨河路,全长 1560 米。和平里东街,北起青年沟路,南止安定门东大街,全长 1399 米 。和平里北街,东起东土城路北端,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全长 1467 米。和平里南街,东起和平里东街,西止和平里西街,全长 624 米。和平里中街,东起和平里东街,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全长 1484 米。安德里北街,东起安定门外大街,西止人定湖公园,全长 1820 米。青年湖南街,南起安德路,西止旧鼓楼外大街,全长 812 米。安德路,东起安定门外大街,西止旧鼓楼外大和平里地区 街,全长 1235 米。安定门西滨河路,东起安定门外大街,西止旧鼓楼外大街,全长 1243 米 。安定门东滨河路,东起东土城路,西止安定门桥,全长 1855 米。该地区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古迹地坛,原名方泽坛,曾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的地方。辖区内驻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总局等中央单位和公园 3 座(地坛公园、青年湖公园、柳荫公园) 。该地区 1991 年前共有胡同 42 条。1991 年至 2003 年拆除胡同 32 条,现存胡同 10 条。胜古北路胜古北路,北三环东路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胜古中路,西止安定路。全长 286 米,宽 13 米 ,沥青路面。胜古北路,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皇姑坟。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皇姑坟部分改称胜古北路。现街内均为居民住宅。胜古中路胜古中路,北三环东路北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南起北三环东路,北不通行。全长 466米,宽 13 米,沥青路面。胜古中路,原为村庄,民国时称皇姑坟,80 年代开始建筑楼群住宅区,命名为胜古中路。现街内有地毯二厂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小黄庄路小黄庄路,北三环东路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和平里西街,以小黄庄北街为界,西为东城区,东为朝阳区,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南与小黄庄南街相通,北与小黄庄西巷相通。东城区段长 294米,宽 17 米,沥青路面。小黄庄路,原为村庄,名小黄庄,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小黄庄路。现街内有天坛家具公司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交林夹道交林夹道,和平里中街东侧,呈东西走向的死胡同。西起和平里东街,东不通行,北有支巷通和平里北街。全长 291 米,宽 11 米,沥青路面。交林夹道,路两侧为交通部、林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宿舍楼群,1981 年取两部宿舍名称第一个字命名为交林夹道。现街内有和平里第四小学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青年湖西里青年湖西里,青年湖公园西侧,呈南北走向,中间多曲折。北起安德里北街,南止青年湖南街。全长 458 米,宽 7 米,沥青路面。青年湖西里,民国时称六铺炕。据传此处原有一茶馆,房前有两棵槐树,树下有六个土炕,多有人在此喝茶、打牌,故得名六铺炕。1949 年后建成居民区,形成街巷。1972 年命名为青年湖西里。现街内均为居民住宅。青年湖北街青年湖北街,柳荫公园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外馆斜街,南止安德里北街。全长 540 米,宽10米,沥青路面。青年湖北街,民国时为农田、窑坑。1949 年后陆续建成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 ,因地处青年湖北,命名为青年湖北街。现街内有国家黄金管理局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青年湖路青年湖路,青年湖公园东侧,是呈东西走向的死胡同。东起安定门外大街,西不通行,南有支巷通安德路,北有支巷通安德里北街。全长 150 米,宽 20 米,沥青路面。青年湖路,民国时称陈家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渣子坡并入,改称安外大街二巷。1982 年命名为青年湖路。现街内有和平印刷厂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民旺北胡同民旺北胡同,安定门东大街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朝阳区转角楼,西止和平里东街,南与民旺六巷、五巷、四巷、三巷、二巷、一巷相通。全长 332 米,宽 12 米,沥青路面。民旺北胡同,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命名为 民旺北胡同。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民旺南胡同民旺南胡同,安定门东大街北侧,呈东西走向的死胡同。西起和平里东街,东不通行,北与民旺六巷、五巷、四巷、三巷、二巷、一巷相通。全长 420 米,宽 9 米,沥青路面。民旺南胡同,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柏林寺一区,因此地原有一柏林寺而得名。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民旺南胡同。现街内有和平里第二小学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安外东后巷安外东后巷,地坛公园南侧,呈西北、东南走向,中间曲折。东南起安定门东滨河路,西北止安定门外大街。全长 352 米,宽 9 米,沥青路面。安外东后巷,此地原为荒地,住户极少。1949 年后建成住宅区,称安定门外东河沿。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安外东河沿的一部分改称安外东后巷。现街内有经贸部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胜古西路胜古西路,安定路西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南起北三环东路,北不通行,东邻胜古中路,西靠安定路。胜古西路,原为农田,民国时曾称皇姑坟。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皇姑坟部分改称胜古西路。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前街头条小黄庄前街头条,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小黄庄路,南止小黄庄前街,东西两侧与小黄庄南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相通。小黄庄前街头条,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的一部分改称小黄庄前街头条。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前街二条小黄庄前街二条,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小黄庄路,南止小黄庄前街,东西两侧与小黄庄南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相通。小黄庄前街二条,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的一部分改称小黄庄前街二条。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前街三条小黄庄前街三条,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小黄庄路,南止小黄庄前街,东西两侧与小黄庄南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相通。小黄庄前街三条,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的一部分改称小黄庄前街三条。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前街四条小黄庄前街四条,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小黄庄路,南止小黄庄前街,东西两侧与小黄庄南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相通。小黄庄前街四条,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的一部分改称小黄庄前街四条。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前街五条小黄庄前街五条,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小黄庄路,南止小黄庄前街,东西两侧与小黄庄南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相通。小黄庄前街五条,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成居民区,形成街巷。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的一部分改称小黄庄前街五条。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前街六条小黄庄前街六条,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小黄庄路,南止小黄庄前街,东侧与朝阳区为界,西靠与小黄庄南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相通。小黄庄前街六条,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蛮子营并入,改称小黄庄前街六条。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 小黄庄南街小黄庄南街,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小黄庄路,南止小黄庄前街,中与小黄庄南街一巷、二巷、三巷、四巷相通。小黄庄南街,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部分改称小黄庄南街。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南街一巷小黄庄南街一巷,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小黄庄前街六条,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南北两侧与小黄庄前街头条、二条、三条、小黄庄南街、小黄庄前街四条、五条相通。小黄庄南街一巷,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巷。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的一部分改称小黄庄南街一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南街二巷小黄庄南街二巷,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小黄庄前街六条,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南北两侧与小黄庄前街头条、二条、三条、小黄庄南街、小黄庄前街四条、五条相通。小黄庄南街二巷,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巷。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的一部分改称小黄庄南街二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南街三巷小黄庄南街三巷,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小黄庄前街六条,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南北两侧与小黄庄前街头条、二条、三条、小黄庄南街、小黄庄前街四条、五条相通。小黄庄南街三巷,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巷。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的一部分改称小黄庄南街三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小黄庄南街四巷小黄庄南街四巷,安定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小黄庄前街六条,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南北两侧与小黄庄前街头条、二条、三条、小黄庄南街、小黄庄前街四条、五条相通。小黄庄南街四巷,原为村庄,称甘水桥。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巷。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甘水桥的一部分改称小黄庄南街四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下井村下井村,和平里东街东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南起民旺北胡同,北不通行,东邻转角楼,西靠和平里东街。下井村,民国称此名,所住大都是看坟人。1949 年后沿称。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楼房居民区。民旺一巷民旺一巷,安定门东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民旺北胡同,南止民旺南胡同。民旺一巷,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柏林寺三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柏林寺三区的一部分改称民旺一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民旺园居住区。民旺二巷民旺二巷,安定门东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民旺北胡同,南止民旺南胡同。民旺二巷,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柏林寺三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柏林寺三区的一部分改称民旺二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民旺园居住区。民旺三巷民旺三巷,安定门东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民旺北胡同,南止民旺南胡同。民旺三巷,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柏林寺二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 因位于民旺北胡同南侧, 改称民旺三巷。 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民旺园居住区 。民旺中巷民旺中巷,安定门东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的双胡同。北起民旺北胡同,南止民旺南胡同,东邻民旺四巷,西靠民旺三巷,中有支巷将双胡同连接。民旺中巷,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柏林寺四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因位于民旺地区中部,改称民旺中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民旺园居住区。 民旺四巷民旺四巷,安定门东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民旺北胡同,南止民旺南胡同。民旺四巷,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柏林寺六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柏林寺六区的一部分改称民旺四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民旺园居住区。民旺五巷民旺五巷,安定门东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民旺北胡同,南止民旺南胡同。民旺五巷,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柏林寺五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民旺五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民旺园居住区。民旺六巷民旺六巷,安定门东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民旺北胡同,南止民旺南胡同,东邻转角楼,西靠民旺五巷。民旺六巷,原为农田、荒地,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柏林寺六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柏林寺六区的一部分改称民旺六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民旺园居住区。地兴居四巷地兴居四巷,安定门西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北起安德路,南不通行。地兴居四巷,民国时称地兴居,据传,因此地有一茶馆称地兴居,故名。1949 年后陆续建成居民区,称地兴居居民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地兴居居民区的一部分改称地兴居四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安外西河沿居住区。地兴居三巷地兴居三巷,安定门西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北起安德路,南不通行。地兴居三巷,民国时称地兴居,据传,因此地有一茶馆称地兴居,故名。1949 年后陆续建成居民区,称地兴居居民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地兴居居民区的一部分改称地兴居三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安外西河沿居住区。地兴居二巷地兴居二巷,安定门西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北起安德路,南不通行。地兴居二巷,民国时称地兴居,据传,因此地有一茶馆称地兴居,故名。1949 年后陆续建成居民区,称地兴居居民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地兴居居民区的一部分改称地兴居二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安外西河沿居住区。地兴居一巷地兴居一巷,安定门西大街北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北起安德路,南不通行。地兴居一巷,民国时称地兴居,据传,因此地有一茶馆称地兴居,故名。1949 年后陆续建成居民区,称地兴居居民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地兴居居民区的一部分改称地兴居一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安外西河沿居住区。前花园北巷前花园北巷,地坛公园北侧,呈东西走向,东端向南曲折。南起前花园南巷,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北有支巷通和平里北街。前花园北巷,民国时称前花园。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前花园北部改称前花园北巷。该胡同于1991 年后拆除,现为中路大厦等商务楼。前花园南巷前花园南巷,地坛公园北侧,呈东西走向,东端向南曲折。南起和平里中街,西止安定门外大街,北与前花园北巷相通。前花园南巷,民国时称前花园。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前花园南部改称前花园南巷。该胡同于1991 年后拆除,现为中路大厦等商务楼。青年湖东一巷青年湖东一巷,青年湖公园北侧,呈南北走向,两端曲折。北起安德里北街,南止青年湖东二巷。青年湖东一巷,原为教场。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教场居民区。1965 年整顿地 名时, 将教场居民区的一部分改称青年湖东一巷。 该胡同于 80 年代末拆除, 现为青年湖居住区 。青年湖东二巷青年湖东二巷,青年湖公园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安德里北街,南止青年湖东一巷,西靠青年湖公园。青年湖东二巷,原为教场。1949 年后发展为居民区,形成街道,称教场居民区。1965 年整顿地名时, 将教场居民区的一部分改称青年湖东二巷。 该胡同于 80 年代末拆除, 现为青年湖居住区 。安外西后街安外西后街,青年湖公园南侧,呈西北、东南走向。北起安外大街一巷,南止安德路。安外西后街,民国时称西后街。1949 年后称安外西后街。该胡同于 80 年代末拆除,现为青年湖居住区。西营房胡同西营房胡同,青年湖公园南侧,呈南北、东西十字形。北起青年湖公园,南止安德路,东邻上龙南巷,西靠青年湖南街。西营房胡同,民国时称西营。此地清朝为旗兵驻地,又称小营房。1949 年后称西营房胡同。该胡同于 2003 年前拆除,正在改建之中。安外大街一巷安外大街一巷,青年湖公园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安外大街,西止青年湖南里,南与安外西后街相通。安外大街一巷,民国时称西后街。1949 年后称安外西后街。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安外西后街的一部分改称安外大街一巷。该胡同于 80 年代末拆除,现为青年湖居住区。上龙南巷上龙南巷,青年湖公园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青年湖南里,南止安德路。上龙南巷,民国时称上龙大院。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上龙大院南部改称上龙南巷。该胡同于 1991 年后拆除,现为青年湖居住区及京宝花园等商务楼。第二节安定门地区,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其范围,东以雍和宫大街为界,与北新桥地区相邻;西以旧鼓楼大街为界,与西城区新街口地区相接;南以交道口东大街、鼓楼东大街北侧为界,与交道口地区相邻;北以安定门东、西滨河为界,与和平里地区交界。辖域东西最长 1935 米,南北最宽 912 米,总面积 1.7 平方公里。该地区的大街有 3 条,为安定门西大街、安定门东大街西段、安定门内大街。安定门西大街,东起安定门立交桥西端,西止德胜门东大街东端,全长 730 米。安定门东大街西段,东起雍和宫大街北端,西止安定门立交桥东端,全长 2188 米。安定门内大街,北起安定门立交桥南端,南止交道口南大街北端,全长 910 米。该地区有孔庙、国子监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鼓楼和钟楼、清循郡王府、清那王府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有明清两代顺天府署大堂、杨昌济故居等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辖区内驻有国家技术监督局等中央单位和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市属单位。该地区有胡同 69 条。中绦胡同中绦胡同,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宝钞胡同,西止旧鼓楼大街,南与赵府街、玉阁一巷、二巷、三巷、四巷相通。全长 466 米,宽 6 米,沥青路面。中绦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东绦儿胡同,因此地多有艺人为皇宫加工绦条而得名。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东绦胡同,宣统时将东绦胡同西段改称中绦胡同。民国后沿称。现街内有区急救中心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玉阁四巷玉阁四巷,旧鼓楼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南端曲折。北起中绦胡同,南止玉阁胡同,东有支巷通玉阁三巷。全长 216 米,宽 4 米,沥青路面。安定门地区 玉阁四巷,清宣统时称玉皇阁,因明、清时此地有玉皇庙而得名。民国 36 年(1947 年)称后坑。1949 年后称后坑胡同。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原后坑胡同一部分改称玉阁四巷。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玉阁三巷玉阁三巷,旧鼓楼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南端曲折。北起中绦胡同,南止玉阁胡同。全长 214米,宽 6 米,沥青路面。玉阁三巷,清宣统时称玉皇阁,因明、清时此地有玉皇庙而得名。民国 36 年(1947 年)称后坑。1949 年后称后坑胡同。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原后坑胡同一部分改称玉阁三巷。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玉阁二巷玉阁二巷,旧鼓楼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南端曲折多支岔。北起中绦胡同,南止玉阁胡同。全长 179 米,宽 3 米,沥青路面。玉阁二巷,清宣统时称玉皇阁,因明、清时此地有玉皇庙而得名。民国 36 年(1947 年)称后坑。1949 年后称后坑胡同。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原后坑胡同一部分改称玉阁二巷。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玉阁一巷玉阁一巷,旧鼓楼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中间曲折。北起中绦胡同,南止玉阁胡同。全长 213米,宽 3 米,沥青路面。玉阁一巷,清宣统时称玉皇阁,因明、清时此地有玉皇庙而得名。民国 36 年(1947 年)称后坑。1949 年后称后坑胡同。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原后坑胡同一部分改称玉阁一巷。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玉阁胡同玉阁胡同,旧鼓楼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赵府街,西止旧鼓楼大街,南与国旺东巷、国旺西巷相通,北与玉阁一、二、三、四巷相通。全长 236 米,宽 5 米,沥青路面。玉阁胡同,明代属金台坊,有玉皇庙。清代属镶黄旗,宣统时称玉皇阁,因庙得名。据《北平庙宇通检》载:玉皇庙处玉皇阁胡同,明建,亦称玉皇阁。玉皇阁 10 号即朝天宫后阁,旧作玄云观,清以避讳改为元天观。民国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因与西城区玉皇阁重名改称玉阁胡同。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国旺西巷国旺西巷,旧鼓楼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中间曲折。北起玉阁胡同,南止国旺胡同。全长 187米,宽 6 米,沥青路面。国旺西巷,明代属金台坊,有酒醋局外厂。清代属镶黄旗,称酒醋局。民国 36 年(1947 年 )称前坑。1949 年后称前坑胡同。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前坑胡同的一部分改称国旺西巷。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国旺东巷国旺东巷,旧鼓楼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北起玉阁胡同,南止国旺胡同。全长 246 米,宽 4米,沥青路面。国旺东巷,明代属金台坊,有酒醋局外厂。清代属镶黄旗,称酒醋局。民国 36 年(1947 年 )称前坑。1949 年后称前坑胡同。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前坑胡同的一部分改称国旺东巷。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赵府街赵府街,钟楼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中绦胡同,南止豆腐池胡同,东与国盛胡同、国祥胡同、国兴胡同、王佐胡同相通,西与玉阁胡同、国旺胡同、张旺胡同相通。全长 390 米,宽 7 米 ,沥青路面。赵府街,明代属金台坊,称赵府胡同。清代属镶黄旗,宣统时称赵府街。民国后沿称。现胡同内有国家技术监督局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国盛胡同 国盛胡同,旧鼓楼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宝钞胡同,西止赵府街。全长 217 米,宽 7 米,沥青路面。国盛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碾儿胡同。清代属镶黄旗,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国盛胡同。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国祥胡同国祥胡同,旧鼓楼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宝钞胡同,西止赵府街。全长 227 米,宽 6 米,沥青路面。国祥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锅腔胡同。清代沿称,属镶黄旗,宣统时称国祥胡同。民国后沿称。清代时胡同内有蒙古王爷进京朝拜时居住的如意馆。2 号为清末和硕亲王那彦图府第(俗称那王府)的一部分,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国旺胡同国旺胡同,旧鼓楼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赵府街,西止旧鼓楼大街东侧,北与国旺东巷、国旺西巷相通。全长 237 米,宽 6 米,沥青路面。国旺胡同,明代属金台坊,为酒醋局外厂。清代属镶黄旗,称酒醋局。民国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国旺胡同。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国兴胡同国兴胡同,旧鼓楼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宝钞胡同,西止赵府街,南有支巷通王佐胡同。全长 229 米,宽 5 米,沥青路面。国兴胡同,明代属金台坊,为慈隆寺。据《燕都丛考》载:高公庵胡同有慈隆寺,明代高勋建,人称高公庵。清代属镶黄旗,称高公庵胡同,宣统时称高公庵。民国 36 年(1947 年)称高公庵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国兴胡同。原高公庵旧址今为安定医院宿舍。现胡同中有北京市财经学校,原为清末那王府的一部分,余为居民住宅。宝钞胡同宝钞胡同,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属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南北走向。北起东绦胡同,南止鼓楼东大街,东与华丰胡同、琉璃寺胡同、净土胡同、纱络胡同、朗家胡同、千福巷相通、西与草厂胡同、豆腐池胡同、王佐胡同、国兴胡同、国祥胡同、国盛胡同相通。全长 806 米,宽7米,沥青路面。宝钞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倒钞胡同。据考,因元于巷南口设倒钞库,故名。清代属镶黄旗,称宝钞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爱军街,后恢复原名。 《顺天府志》载:超勇亲王府在宝钞胡同,称那王府。现胡同中有北京第一中学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东绦胡同东绦胡同,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北锣鼓巷,西止宝钞胡同,北有支巷通安定门西大街。全长 276 米,宽 6 米,沥青路面。东绦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东绦儿胡同,因此地多有艺人为皇宫加工绦条而得名。清代沿称,属镶黄旗,宣统时将东绦胡同西段改称中绦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赞军街七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千福巷千福巷,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的死胡同。东起北锣鼓巷,西不通行。全长 198 米 ,宽 6 米,沥青路面。千福巷,明代属金台坊,称千佛寺胡同,因此地有一庙宇供有一尊千手千眼佛,故名。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沿称,宣统时称千佛寺。民国 36 年(1947 年)称千佛寺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千福巷。“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赞军街六条,后恢复原名。据《顺天府志》载:千佛寺元遗刹,明正统年间改名吉祥,现庙已废。 《燕都丛考》载:“宝泉局西作厂在千佛寺胡同东北,俗称其地为钱局”。现胡同内有北锣鼓巷小学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郎家胡同郎家胡同,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北锣鼓巷,西止宝钞胡同。全长 271 米,宽6米,沥青路面。 郎家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郎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沿称。据《燕都丛考》载:八旗书院在郎家胡同路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赞军街五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纱络胡同纱络胡同,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北锣鼓巷,西止宝钞胡同。全长 270 米,宽5米,沥青路面。纱络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栅栏胡同,宣统时称纱络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赞军街四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净土胡同净土胡同,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北锣鼓巷,西止宝钞胡同。全长 269 米,宽6米,沥青路面。净土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净土寺胡同。清代沿称,属镶黄旗,宣统时称净土寺。民国 36 年(1947 年)称净土寺胡同。1949 年后名称沿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赞军街三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安定门内大街西侧,呈南北走向。北起安定门西大街,南止鼓楼东大街,东与花园北巷、花园前巷、车辇店胡同、谢家胡同、分司厅胡同、北下洼子胡同、大经厂胡同、大经厂西巷相通,西与东绦胡同、千福巷、朗家胡同、纱络胡同、净土胡同、琉璃寺胡同、华丰胡同相通。全长 866 米,宽 7 米,沥青路面。北锣鼓巷,清代属镶黄旗,称北锣鼓巷,名称来源一说以平民命名的锣锅巷即锣鼓巷;另一说,此处因多锣鼓之商,又在鼓楼东大街之北,故得名。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赞军街,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有安定门医院分部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花园北巷花园北巷,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东西、南北直角形。西起北锣鼓巷,南止花园胡同。全长 142米,宽 3 米,沥青路面。花园北巷,明代属灵椿坊,称千佛寺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木樨胡同,宣统时称木樨园。民国 36 年(1947 年)称天仙庵。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因位于花园胡同北侧,改称花园北巷。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花园前巷花园前巷, 安定门西大街南侧, 呈南北走向, 南端曲折。 北起花园胡同, 西止北锣鼓巷。全长224米,宽 3 米,沥青路面。花园前巷,民国 36 年(1947 年)称粥铺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因位于花园胡同南侧,改称花园前巷。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花园胡同花园胡同,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南北走向,北端曲折。北起北锣鼓巷,南止车辇胡同,东与花园东巷相通,西与花园前巷相通。全长 416 米,宽 7 米,沥青路面。花园胡同,清光绪时称北花园胡同。胡同中原有达尔汉亲王府,为蒙古族人王府,府内有一花园,胡同由此得名。民国 36 年(1947 年)称花园,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天仙庵部分并入,改称花园胡同。现胡同内有市汽车公司一公司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花园东巷花园东巷,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南北走向,北端曲折多支岔。北起安定门西大街,南止车辇店胡同,东与灵光胡同、永恒胡同、柴棒胡同相通,西与花园胡同相通。全长 429 米,宽 4 米,沥青路面。花园东巷,民国 36 年(1947 年)称贵子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因位于花园胡同东侧,改称花园东巷。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灵光西巷灵光西巷,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南北走向,南端曲折。北起安定门西大街,南止灵光胡同。全长 130 米,宽 4 米,沥青路面。 灵光西巷,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灵官庙胡同,宣统时称灵官庙,因胡同中有一灵官庙而得名。民国 36 年(1947 年)称灵官庙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灵官庙胡同西部改称灵光西巷。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灵光胡同灵光胡同,安定门内大街西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安定门内大街,西止花园东巷,北与灵光东巷、灵光西巷相通。全长 246 米,宽 4 米,沥清路面。灵光胡同,明代属灵椿坊,称千佛寺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灵官庙胡同,宣统时称灵官庙,因胡同西部北侧有一灵官庙而得名,今庙已无存。民国初沿用,民国 36 年(1947 年 )称灵官庙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灵光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十五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灵光东巷灵光东巷,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南北走向,中间曲折。北起安定门西大街,南止灵光胡同。全长 309 米,宽 4 米,沥清路面。灵光东巷, 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灵官庙胡同,宣统时称灵官庙,因胡同中有一灵官庙而得名。民国 36 年(1947 年)称灵官庙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灵官庙胡同东部改称灵光东巷。此巷狭窄多弯曲,均为居民住宅。永恒胡同永恒胡同,安定门桥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安定门内大街,西止花园东巷。全长 240 米,宽5米,沥清路面。永恒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姑姑寺胡同,宣统时称姑姑寺。民国 36 年(1947 年)称姑姑寺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永恒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十四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柴棒胡同柴棒胡同,安定门内大街西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安定门内大街,西止花园东巷。全长 243 米,宽 5 米,沥清路面。柴棒胡同,清代属镶黄旗,称柴棒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十三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有安定门旅馆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车辇店胡同车辇店胡同,安定门内大街西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安定门内大街,西止北锣鼓巷,南有支巷通谢家胡同,北与花园胡同、花园东巷相通。全长 451 米,宽 7 米,沥清路面。车辇店胡同,明代属灵椿坊,称车辕店。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车辆胡同,宣统时称车辇店胡同。车辇店为明、清两代皇家制作车辇和祀孔时停放车辇之地,故名。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十二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有河北饭店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五道营胡同五道营胡同,安定门内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与箭厂胡同相通,北有二条支巷通安定门东大街。全长 632 米,宽 6 米,沥清路面。五道营胡同,明代属崇教坊,称武德卫营。据传此地为明朝守城的兵营驻地,故名。清代属镶黄旗,称五道营。民国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头条、小二条并入,改称五道营胡同。研究北京民俗的著名学者金受申曾住在 36 号。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后肖家胡同后肖家胡同,安定门内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西端南折。东起箭厂胡同,南止前肖家胡同,北有支巷通五道营胡同。全长 306 米,宽 4 米,沥清路面。后肖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修道家胡同,宣统时称后肖家胡同。据传,胡同内原仅有一肖姓人家,后在此宅后盖房屋逐渐形成胡同,故称后肖家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歌颂党北巷,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前肖家胡同前肖家胡同,安定门内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箭厂胡同,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北与后肖 家胡同相通。全长 268 米,宽 5 米,沥清路面。前肖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修道家胡同,宣统时称前肖家胡同。民国后沿称。据传,胡同内原仅有一肖姓人家,后在此宅前盖房屋逐渐形成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歌颂党胡同,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永康胡同永康胡同,安定门内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箭厂胡同,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全长 266 米,宽 5 米,沥清路面。永康胡同,明代属崇教坊,称极乐寺胡同。据《京师坊巷志稿》载:“极乐寺内有敕建碑,在崇教坊北”,故名。清代属镶黄旗,称极乐寺。民国 36 年(1947 年)称永康胡同。1949 年后沿称 。现胡同内有区工商局安定门管理所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大格巷大格巷,安定门内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端曲折。东起箭厂胡同,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有支巷通国子监街。全长 293 米,宽 5 米,沥清路面。大格巷,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打鼓巷,宣统时称大格巷。大格巷为打鼓巷之音讹。民国后沿称。现巷内均为居民住宅。国子监街国子监街,安定门内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侧有公益巷,北侧从东至西依次为官书院胡同、箭厂胡同、大格巷。全长 680 米,宽 12 米,车行道宽6 米。沥清路面。国子监街,元代时已形成,有元之太学。明代属崇教坊,有国子监、文庙。清代属镶黄旗,称国子监。民国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国子监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日北路九条,后恢复原名。现街北侧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和国子监。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 年) ,1988 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在孔庙西侧,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 年) ,是元、明、清三代的太学旧址,1961 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子监街上还保留有四座牌坊和下马石碑, 1984 年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街 。现街内有水运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箭厂胡同箭厂胡同,雍和宫大街西侧,呈南北走向。北起五道营胡同,南止国子监街,东与箭厂北巷、箭厂南巷相通,西与后肖家胡同、前肖家胡同、永康胡同、大格巷相通。全长 318 米,宽 8 米,沥青路面。箭厂胡同,清宣统时称慈悲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因胡同内在历史上曾设有箭厂,故改称箭厂胡同。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箭厂北巷箭厂北巷,安定门东大街南侧,是呈东西走向的死胡同。西起箭厂胡同,东不通行。全长 96 米 ,宽 4 米,方砖路面。箭厂北巷, 清代宣统时称慈悲胡同。 民国 36 年(1947 年)称箭厂。 1949 年后称箭厂胡同。 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箭厂北巷。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箭厂南巷箭厂南巷,国子监街北侧,呈东西走向的死胡同。西起箭厂胡同,东不通行。全长 211 米,宽4米,方砖路面。箭厂南巷,清代宣统时称慈悲胡同。民国 36 年(1947 年)称箭厂。1949 年后称箭厂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箭厂南巷。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国学胡同国学胡同,孔庙北侧,是呈东西走向的死胡同。东起官书院胡同,西不通行。全长 176 米,宽6米,沥青路面。国学胡同,民国 36 年(1947 年)称此名。因胡同位于国子监(亦称太学)之后而得名。1949年后沿称。现胡同内有国学小学,余为居民住宅。 官书院胡同官书院胡同,孔庙东侧,呈南北走向,北端曲折。北起雍和宫大街,南止国子监街,东与砖儿胡同相通。全长 290 米,宽 3 米,沥青路面。官书院胡同,清代宣统时称小后井。民国 36 年(1947 年)称官书院、小后井。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后井并入,称官书院胡同。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砖儿胡同砖儿胡同,孔庙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官书院胡同。全长 97 米,宽 3 米 ,沥青路面。砖儿胡同,民国 36 年(1947 年)称此名。因胡同短小呈长方形如砖而得名。1949 年后沿称。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张旺胡同张旺胡同,钟楼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赵府街,西止旧鼓楼大街。全长 235 米,宽 4 米,沥青路面。张旺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张望儿胡同,宣统时称张帽胡同。民国 36 年(1947 年 )称张旺胡同。1949 年后沿称。15 号原为庄士敦住宅。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豆腐池胡同豆腐池胡同,钟楼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宝钞胡同,西止旧鼓楼大街,南与钟楼湾胡同相通,北与赵府街相通。全长 477 米,宽 5 米,沥青路面。豆腐池胡同,明代属金台坊,称豆腐陈胡同,因此地一陈姓豆腐商,生意极为兴隆,故而得名。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豆腐池胡同,宣统时以赵府街为界,东段称豆腐池,西段称娘娘庙。民国 36 年(1947 年)东段称豆腐池胡同,西段称娘娘庙胡同。1949 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将娘娘庙胡同并入, 称豆腐池胡同。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朝红胡同, 后恢复原名。 今 15号曾为杨昌济(怀中)住宅,毛泽东早年在此居住过,1984 年被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胡同内有安定门派出所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王佐胡同王佐胡同, 钟楼北侧, 呈东西走向。 东起宝钞胡同, 西止赵府街, 北有支巷通国兴胡同。全长232米,宽 5 米,沥青路面。王佐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王作儿胡同,宣统时称王佐胡同,民国后沿称。李宗仁曾住在 1 号,现为单位办公用房,余为居民住宅。琉璃寺胡同琉璃寺胡同,钟楼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北锣鼓巷,西止宝钞胡同。全长 269 米,宽 7 米 ,沥青路面。琉璃寺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琉璃寺胡同,宣统时称琉璃寺。据《北平庙宇通检》载:胡同内有一寺皆盖琉璃瓦,胡同由此而得名。民国 36 年(1947 年)称琉璃寺胡同。1949 年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赞军街二条,后恢复原名。现街内有琉璃寺小学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华丰胡同华丰胡同,钟楼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北锣鼓巷,西止宝钞胡同。全长 270 米,宽 5 米,沥青路面。华丰胡同,明代属金台坊,此街已形成,东端北侧有法通寺(净业寺) 。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法通寺胡同,宣统时称法通寺,胡同因寺得名。民国 36 年(1947 年)称法通寺胡同。1949年后沿称。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华丰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赞军街头条,后恢复原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的母亲,被称为革命母亲的廉维曾居住于此。现胡同内有华丰幼儿园,余为居民住宅。谢家胡同谢家胡同,安定门内大街西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安定门内大街,西止北锣鼓巷,北有支巷通车辇店胡同。全长 447 米,宽 5 米,沥青路面。 谢家胡同,明代属灵椿坊,称解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称谢家胡同。据传,明、清两代出兵打仗,从德胜门出,得胜回来进安定门,到此处解甲休息,“解甲”音转为“谢家”,故得名解家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十一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分司厅胡同分司厅胡同,鼓楼东大街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安定门内大街,西止北锣鼓巷,南与东公街、小经厂胡同相通。全长 448 米,宽 6 米,沥青路面。分司厅胡同,明代属灵椿坊,称分司厅。清代属镶黄旗,称分司厅胡同,俗称粉子亭。明、清两代顺天府署在胡同南侧。 民国沿称。 1949 年后称分司厅。 1965 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分司厅胡同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十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有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马园胡同马园胡同,安定门内大街东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南起方家胡同,北不通行。全长 150 米,宽 4 米,沥青路面。马园胡同,民国 36 年(1947 年)称马园。1949 年后称马园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日北路七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公益巷公益巷,国子监街南侧,呈南北走向,中间曲折。北起国子监街,南止方家胡同。全长 188 米,宽 4 米,沥青路面。公益巷,明代属崇教坊,称交阯号胡同。 清代属镶黄旗,宣统时称公益巷。民国后沿称。现巷内有均为居民住宅。方家胡同方家胡同,雍和宫大街西侧,呈东西走向。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有支巷通交道口北三条,北与公益巷、青炭局胡同、马园胡同相通。全长 676 米,宽 7 米,沥青路面。方家胡同,明代属崇教坊,称方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日北路七条,后恢复原名。清代此地驻有神机营所属内火器营马队厂。41 号曾是白衣庵,殿中供奉观音像,后佛像被毁,现庙址仍存,已为居民住宅。民国时北平警察厅长吴品番曾在 19-27号办北平警察传习所,并居住胡同 13 号,今为外交部宿舍。京兆尹薛笃弼曾住在 15 号,现为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 21 号为北平沦陷时期伪市长刘玉书住宅, 现为国家建筑综合研究所。 27号为北平沦陷时期伪宪兵司令陈亚南住宅,今为卫戍区宿舍。胡同内尚有清末办的北京第一代图书馆——京师第一图书馆,已为民房。现胡同内方家胡同小学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青炭局胡同青炭局胡同,孔庙南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南起方家胡同,北不通行,东与雍和宫大街相通。全长 128 米,宽 3 米,沥青路面。青炭局胡同,民国 36 年(1947 年)称青炭局。1949 年后称青炭局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日北路七条,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汤公胡同汤公胡同,钟楼西侧,呈东西走向,东端曲折。东起钟楼湾胡同,西止旧鼓楼西大街,南有支巷通铃铛胡同。全长 159 米,宽 3 米,沥青路面。汤公胡同,清代属镶黄旗,称汤锅胡同。民国 36 年(1947 年)称汤公胡同。1949 年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颂军胡同,后恢复原名。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铃铛胡同铃铛胡同,钟楼西侧,呈东西走向。东起钟楼湾胡同
概述
第一篇 街巷胡同的源起与构成
第一章 街巷胡同的源起
第一节 街巷的演变
第二节 胡同的产生与变迁
第二章 胡同的构成
第一节 四合院
第二节 附设物
第二篇 老城区胡同
第一章 东城区
第一节 和平里地区
第二节 安定门地区
第三节 交道口地区
第四节 景山地区
第五节 东华门地区
第六节 建国门地区
第七节 朝阳门地区
第八节 东四地区
第九节 北新桥地区
第十节 东直门地区
第二章 西城区
第一节 德外地区
第二节 新街口地区
第三节 展览路地区
第四节 阜外地区
第五节 月坛地区
第六节 二龙路地区
第七节 西长安街地区
第八节 厂桥地区
第九节 福绥境地区
第十节 丰盛地区
第三章 崇文区
第一节 前门地区
第二节 崇文门外地区
第三节 东花市地区
第四节 天坛地区
第五节 体育馆路地区
第六节 龙潭地区
第七节 永定门外地区
第四章 宣武区
第一节 大栅栏地区
第二节 天桥地区
第三节 椿树地区
第四节 陶然亭地区
第五节 广安门内地区
第六节 牛街地区
第七节 白纸坊地区
第八节 广安门外地区
第三篇 新城区胡同
第一章 朝阳区
第一节 朝阳门外地区
第二节 建国门外地区
第三节 呼家楼地区
第二章 海淀区
第一节 海淀镇
第二节 清河镇
第三节 青龙桥镇
第四节 西苑地区
第五节 成府地区
第六节 蓝靛厂地区
第三章 丰台区
第一节 丰台镇
第二节 南苑镇
第三节 长辛店镇
第四节 右安门外地区
第五节 东铁匠营地区
第四章 石景山区
第一节 八角地区
第二节 古城地区
第三节 北辛安地区
第四节 五里坨地区
第四篇 郊区县胡同
第一章 通州区
第一节 新华地区
第二节 中仓地区
第三节 北苑地区
第二章 大兴区
第一节 黄村镇
第二节 庞各庄镇
第三节 采育镇
第四节 榆垡镇
第五节 青云店镇
第六节 礼贤镇
第三章 房山区
第一节 良乡地区
第二节 房山城关地区
第四章 顺义区
第一节 胜利村地区
第二节 前进村、义宾地区
第三节 太平村地区
第四节 复兴村、北兴村地区
第五章 怀柔区
第一节 龙山地区
第二节 泉河地区
第六章 平谷区
第一节 城区东、南部
第二节 城区中部
第七章 昌平区
第一节 昌平卫星城
第二节 南口镇
第三节 沙河镇
第八章 门头沟区
第一节 城子地区
第二节 东辛房、大峪地区
第九章 密云县
第一节 果园地区
第二节 鼓楼地区
第十章 延庆县
第一节 延庆镇
第二节 永宁镇
第三节 康庄镇
第五篇 胡同文化
第一章 胡同习俗
第一节 生活礼仪习俗
第二节 休闲娱乐习俗
第三节 儿童游戏
第二章 胡同言语
第一节 胡同话语
第二节 胡同货声
第三章 胡同艺文
第一节 胡同楹联
第二节 胡同歌谣
第三节 胡同文抄
第四节 胡同著述
第四章 胡同系列
第一节 胡同之最
第二节 胡同趣名
第六篇 街巷胡同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章 街巷胡同的利用
第一节 胡同商市
第二节 胡同旅游
第二章 街巷胡同的保护
第一节 古城的整体保护
第二节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三节 四合院的保护
索引
后记